
協會動態
來源:本站 | 發布日期: 2023-07-12 10:29:59 | 瀏覽量:540104
ETW外貿站拜訪秘書處
7月11日,ETW外貿站李經理拜訪協會秘書處,跟我們講了很多外貿的知識,他談到最近,一些出口數據不太理想,從出口數據來看,出口下滑的主要是一些生活消費品,例如服裝和鞋帽等勞動密集型產品,這些產品的生產和加工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已經發生了結構性變化,這導致那些低附加值的、提供低工資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出現招工難的問題。因此,勞動密集型產業只能通過提高合理薪資來招聘加工工人,這些由提高工資帶來的成本不得不轉加到產品上。與此同時,越南、印度、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以及墨西哥、南美和東歐部分國家的加工成本相對較低,他們開始代替中國進行勞動密集型加工,所以,就出現了供求市場的轉移。這種轉移并不是疫情直接引起的,實際上早在6、7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因為供求市場轉移是所有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事。像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都因為經濟發展帶來勞動力成本升高和教育程度提高,從而迫使勞動密集型產品轉移到海外生產。現在,這個過程正在中國發生。
隨著勞動密集型產品采購和加工退出中國而移入其他國家時,會促進這些國家的發展和繁榮,這些國家的人民收入開始提高,人民有錢了,就會有更多資金用于購買或建造房屋,國家有錢了,也會增加汁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投入,由此產生的多樣性產品和設備需求就形成了產業鏈,這既是個人的、也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軌跡。無論是歐洲這樣的老牌經濟體,還是100年前的美國和二戰后的日本,再到40年前的中國,所有這些國家都是以同樣的路徑完成步步發展的。供應鏈轉移不等同于產業鏈轉移,前者是商業流程中的渠道調整,后者是國際分工中的角色變化。如果中國企業能夠積極抓住這次供應鏈調整帶來的產業調整機遇,把握住我們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積極地擴大國際市場,那么沒人能取代我們這個產業鏈長的機電產品生產大國地位。隨著產業的不斷進步,我們的機電設備會擁有越來越大的發展和國際市場,再紅紅火火的出口10年20年也是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消極悲觀地看待目前勞動密集型產品市場生產轉移帶來的出口下滑,我們就可能錯失發展時機,把市場拱手讓給印度等國家,我們真的會失去未來!